民族要復興,
鄉村必振興。
8月30日下午,
南京市鄉村振興局正式掛牌。
南京市鄉村振興局正式掛牌。南報融媒體記者 江瑜 攝
從打贏脫貧攻堅戰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三農”工作重心發生歷史性轉移。
對930多萬人口的特大城市南京而言,市鄉村振興局的掛牌有著重大意義——標志著南京市在打贏脫貧攻堅戰后開啟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嶄新篇章。
從全國到地方
這個局紛紛掛牌
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大會莊嚴宣告,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同一天,國家鄉村振興局掛牌成立。
在國家鄉村振興局掛牌的相關新聞報道中,對掛牌的意義這樣描述:這是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的一個標志,也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的新起點。
國家鄉村振興局掛牌后,各個省、市鄉村振興局紛紛掛牌。截至6月,全國掛牌的省鄉村振興局超過20家。
圖源:高淳發布
在江蘇,省鄉村振興局在5月31日掛牌成立,由江蘇省政府扶貧工作辦公室重組而來。
據了解,江蘇省鄉村振興局掛牌的背景是:江蘇脫貧致富奔小康工程目標任務圓滿完成,254.9萬農村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實現不愁吃不愁穿,全面實現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和飲水安全有保障,家庭年人均收入達到6000元,自主脫貧能力穩步提高;821個省定經濟薄弱村和562個低收入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或超過18萬元;“6+2”片區面貌發生顯著變化,基本公共服務接近全省平均水平;12個重點縣區全部摘帽“退出”,縣域經濟綜合實力明顯增強。
使命所在
從脫貧攻堅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后,對擺脫貧困的縣,從脫貧之日起設立5年過渡期,做到扶上馬送一程。過渡期內,保持現有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并逐項分類優化調整,合理把握節奏、力度和時限,逐步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推動“三農”工作重心歷史性轉移。
工作重心轉移,鄉村振興局,這個新部門的職責得以明晰。
清晨,溧水區晶橋鎮水晶村沐浴在陽光中,美麗鄉村的畫卷淋漓展現。通訊員 張福敏 朱紅生 南報融媒體記者 姚強 崔曉 攝
今年江蘇省委一號文件指出:開展富民強村幫促行動,加快構建農村低收入人口增收和經濟薄弱村發展長效機制,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幫促牽頭和相關單位基本不變,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并分類優化調整,工作重點轉向加快推進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全面振興,確保重點地區農村居民及全省農村低收入人口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增幅,經濟薄弱村集體年經營性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增幅。
從中央一號文件到省委一號文件,已經對這個新機構的定位作出明確:鄉村振興局,其使命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組建鄉村振興局是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舉措。
面向“十四五”
掛牌標志新起點到來
南京市委市政府歷來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回顧“十三五”,南京“三農”工作取得突出成就
農業強了
2019年,全市涉農郊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819億元,占全市比重達63%;農業生產保供能力增強,2020年全市糧食產量超過20億斤,生豬新增產能48.8萬頭,蔬菜年總產量超過250萬噸,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高淳區現代農業園永勝圩萬畝高效水產生態養殖基地。通訊員 劉列 南報融媒體記者 崔曉 攝
農村美了
“十三五”期間,全市3483戶存量危房已全部完成改造;累計建成美麗宜居鄉村862個,市級“水美鄉村”133個,美麗鄉村已成為南京精美的城市名片。
溧水區和鳳鎮前胡村水美鄉村美如畫。通訊員 朱紅生 南報融媒體記者 姚強 崔曉 攝
農民富了
2019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7636元,增幅位居全省第一,較2015年增長42%,年增幅均高于城鎮居民收入增幅;南京市從2016年起對7.7萬農村低收入人口和200個經濟薄弱村開展精準脫貧攻堅,到2019年底,所有低收入戶和經濟薄弱村全部實現高質量脫貧“摘帽”。
江寧橫溪瓜農在現代農業示范園內采摘西瓜。南報融媒體記者 馮芃 攝
在這樣的成績之下,在“十四五”起步之年,南京市鄉村振興局掛牌,是一個新起點的到來,標志南京“三農”工作重心發生歷史性轉變,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市農業農村局增掛
鄉村振興局牌子
南京市鄉村振興局由中央編辦批準成立,目前是在南京市農業農村局增掛南京市鄉村振興局牌子。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是奔向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其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南京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脫貧攻堅主要是面向低收入農民,而全面鄉村振興,其任務范圍是全部農村、全體農民。要深刻領會、全面對接、準確把握“三農”工作新的歷史方位,更加堅決地把農業農村發展擺在重中之重的戰略地位,全力以赴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
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溧水植物科學基地。溧水區委宣傳部供圖
南京市鄉村振興局掛牌后,將迅速建強鄉村振興局領導班子,強化人才和力量配備;啟動職責調整,統籌處理好市鄉村振興局和市委農辦、市農業農村局的職能關系,進一步明確鄉村振興局職能配置和內設機構;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分層分類做好產業就業幫扶,落實兜底保障措施,激勵低收入人口勤勞致富。同時,將按照中央和省鄉村振興局的新部署、新要求,結合南京實際,明確具體的方案和舉措,抓緊抓好鄉村振興各項任務落地見效,書寫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優異“南京答卷”。
文章來源:紫金山觀察記者 江瑜
免責聲明: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內容,請立即聯系我們刪除。